盘和林:银发网红现象是数字平权的一次胜利,为“如何老去”提供了参考答案

封面新闻记者 易弋力

当你躺在床上刷视频时,刚划到白胡子爷爷教00后整顿职场,又撞见“65岁体育生”做完100个俯卧撑,还没缓过神,又弹出80多岁老奶奶活跃在时尚圈……当你以为老年生活等于“带娃+跳广场舞”时,“银发网红”正用实际行动改变着人们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

短视频时代“银发网红”为何狂飙?这一现象又折射出哪些养老新趋势?近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分享了他的精彩观点。

银发网红现象

为“如何老去”提供充满诗意的参考答案

对于“银发网红现象是否已经成为老龄群体与数字时代碰撞的典型样本”,盘和林表示,是的。我们欣喜地看到,“数字反哺”正在双向进行:年轻人教会老年人使用技术工具,而老年人反过来用内容重塑数字文化生态,甚至重塑了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例如,走秀奶奶们用抖音舞台打破“时尚属于年轻人”的规则,退休哲学教授用短视频让高深知识“下沉”,这证明数字时代并非年轻人的垄断场域。而随着上网设备使用便利性不断提升,未来浸泡在互联网大环境的老年人还将越来越多,银发内容,不仅面向老人,还会面向更多需要老人传授经验知识的年轻人。

在盘和林看来,这一现象的社会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随着老年人短视频的增多,互联网年龄歧视的问题会逐步消除:银发网红以“可见性”对抗社会对老龄的隐形化。

其次,老年人自媒体是代际关系的润滑剂:年轻人通过弹幕“云赡养”,在虚拟互动中弥补现实代际疏离,缓解老龄化社会中老人的“孤独感”,也让普通人学会了在家庭中如何相处,减少了文化代际间的代沟。

再者,老年人自媒体是银发经济的创新切口:不同于传统的养老产品,这类网红催生“老年内容电商”(如手工酸菜直播带货)、“老年IP孵化”等新业态,证明“老龄人口不仅是消费者,更是生产者”,以此带动银发经济,老年人可以在家学习这些技艺,甚至可以为知识付费。

最后,为解决老龄化问题提供了实践模板:官方政策常强调“老有所为”,但缺乏具象载体。银发网红提供可复制的范本,通过低门槛的数字参与,让老年人实现社会连接与自我价值再造,这对缓解养老金压力、盘活老年人力资源具有启示意义。

总之,银发网红现象是数字平权的一次胜利,它让老龄化社会从“问题语境”转入“可能性语境”,为“如何老去”提供了充满诗意的参考答案。

银发网红现象可能催生哪些新产业?

“最看好的赛道是适老化智能设备”

从长远来看,用现在的变现模式,银发网红是否比年轻网红更具长尾效应?盘和林认为,银发网红有优势,也有挑战,要辩证的看——

首先,从内容生命力看,银发网红在经验沉淀与情感共鸣等内容领域的持久性更好。银发网红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生阅历的不可复制性。这类内容具有“抗流量周期性”的特征,不易被短期潮流冲刷。其次,从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互信角度,银发网红壁垒更高,这是社会赋予老年人的天然优势。老年群体常被视为“权威感”与“亲和力”的结合体。观众对德高望重的老年人有天然的信任感。再者,银发网红也面临挑战,比如可持续性挑战,对老年人体力和创新都是一个挑战。银发网红的长尾效应也受限于生理条件与内容创新压力。部分老年主播因体力不支减少直播频次,导致流量下滑;此外,过度依赖“反差萌”“怀旧风”可能导致内容同质化。最后,需要团队赋能和IP孵化,也需要技术赋能。这些,不是老年人能够解决的,还是需要发展配套产业。

那么,银发网红现象可能催生哪些新产业?盘和林认为, 一是适老化直播设备与工具,针对老年创作者需求,开发操作简易的拍摄设备(如一键剪辑App、防抖支架)和适老化直播平台(如大字体界面、语音交互功能)。二是虚拟养老体验官,结合VR/AR技术,打造“虚拟养老社区体验”服务,帮助老年人远程考察养老机构或旅游目的地。以上两类,非常具有代表性,当然,相比于硬件,其实更加重要的是软件要适配银发网红的需要,甚至,也需要专门的银发网红MCN,成立“银发网红学院”,提供短视频制作、账号运营等培训,并建立老年IP经纪服务。

对于“最看好的赛道”,盘和林称,是适老化智能设备。比如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如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心率、跌倒报警,结合家庭智能终端形成健康管理闭环。最近,机器人外骨骼非常火爆,其实这也是针对老年人的产品。比如AI驱动的个性化服务:例如,基于大模型的“数字陪伴机器人”,既能提供情感互动,又能协助购物、挂号等日常事务,填补子女无法全天候陪伴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