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镇乡村绿化“大提升”

今年以来,太平镇党委聚焦《广东省深入推进乡村绿化三年行动计划》靶向攻坚、五级协同发力,以党建引领强化“土地、资金、苗木”各类关键要素保障,通过科学规划、多元参与、长效管护等一系列举措,推动乡村绿化工作提质增效。

盘活土地资源,规划绿化空间

太平镇建立乡村绿化领导干部包抓机制,镇村书记当好乡村绿化“一线施工队长”,组织各村(社区)“两委”干部、网格员、驻村干部等把乡村“四旁五边”散乱、闲置、低效用地清出来、整治好,全力腾出更多可绿化地块。

在镇乡村绿化专班的指导下,19个村(社区)、123个自然村编制种植计划,细化种植安排,共确定绿化种植点位1699个,制定上墙新一轮乡村绿化“作战图”,为乡村绿化提供规划和用地保障。同时,深挖本地红色资源,以“军民如水,红韵蕉山”为主题,选取社圩蕉山村作为2025年乡村绿化示范村,围绕红陵广场、革命烈士纪念馆、党建主题公园种植小叶紫薇、龙眼、荔枝等树木,让红色基因与绿色脉络交织交融。

多元筹措资金,稳固绿化根基

在推进乡村绿化工作中,太平镇统筹财政资金、社会资金、村集体资金、奖补资金,为绿美乡村建设“资金池”注入活水。

用好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资源,强化与省、市、县级单位的纵向沟通,积极争取资金和苗木支持。如省政协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协调捐赠3000棵名贵苗木,省医保局向挂点村水浪村定向捐赠280棵苗木。

利用春节乡亲返乡契机,组织召开镇“百千万工程”共谋发展座谈会,筹集社会资金139.8万元,为绿美乡村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社会动力。

整合涉农资金,将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农村道路建设等项目与乡村绿化工作有机结合,示范带沿线计划打造66处特色绿化景观节点,建设休闲广场、文化长廊、口袋公园等公共空间,实现财政资金的高效利用。

选优配强种苗,管护绿化成效

太平镇构建“早储苗、快配苗、精种苗、勤护苗”的全流程运行机制。

在种苗储备阶段,对镇内苗木场的苗木存量展开全面细致摸排,同时积极沟通镇外优质苗木供应渠道,签订购苗协议6份,落实储备小叶紫薇、黄花风铃木等苗木35036棵。

建立全镇苗木供需台账,有计划、分批次地保障好苗木供给。围绕“在哪种、种什么、种多远、怎么种、怎么管”等重点内容,组织绿化专家下沉指导95人次,不断提升“种、养、管”技术水平。

建立健全绿化网格化管护长效机制,分片分区精准划分植绿护绿“责任田”,1226名农村党员积极响应号召落实“五带头”责任,带动14282名群众对2024年及2025年新植苗木开展浇水、除虫、施肥等开展绿化管护活动,加快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确保栽种一棵、成活一棵、绿化一片。

梁桂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