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朝
“十、九、八、七、六……点火!”酒泉戈壁滩的晨光里,长征火箭拖着橘红的尾焰刺破苍穹。
50年岁月流转,74岁的卢德军倚在羊圈木栏上,布满皱纹的眼角又泛起湿润。春日暖阳穿过老槐树新发的嫩芽,在他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卢德军是遂平县玉山镇柴庄村人。1970年参军那天,豫南平原的麦子刚抽穗。年轻的卢德军背着包袱,在母亲含着泪花的注视中踏上西行列车。酒泉的戈壁风沙像砂纸打磨着新兵的脸,却让这个农家小伙的脊梁愈发挺拔。他训练严肃认真,从不叫苦,因着操演时冻裂虎口仍紧握仪器的专注,他被选入雷达站,从此与飞天梦结缘。
锻炼身体。
“那时候设备没现在精密,全凭人盯。”老人粗糙的指节叩击着竹椅扶手,仿佛还在操作台前:“每个参数要默念二十遍,耳机里传来‘跟踪正常’,心才落回肚子里。”8年军旅,他见证过火箭划破夜幕,唯独记不清自己经手过多少次任务。
转业回乡的那个秋天,生产队的打谷场上新堆起金灿灿的玉米棒。卢德军把军被整整齐齐码进木箱,却把作息刻进了生物钟:天蒙蒙亮就沿着村道跑操,惊起山林中的小鸟;打完军体拳再练新学的太极,招招式式都带着戈壁滩的风声。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豫南时,卢德军赴上海打工,保安队长的聘书摆在面前,但要求他长年坚守岗位。老卢一直惦记着家里的田地:“庄稼汉的本分不能丢。”他辞去保安工作,进工厂打工。这样,每年农忙季节他都可以回家乡收庄稼。
卢德军66岁时,儿女们集体“抗议”:这么大年纪了,也该享享清福了。老军人离开了工厂。谁料清闲日子没过几天,他就从集上牵回七只山羊,如今羊群已壮大到五十多只。
清洗豆渣。
玉山镇是扁豆凉粉之乡,很多凉粉手艺人在制作凉粉时留有豆渣,这个商机被卢德军抓到。他买来豆渣喂羊,羊儿长得膘肥体壮。这么多年来,他养的山羊健康肥硕,许多商户慕名上门订购。卢德军独创的“扁豆渣饲料”成了十里八乡的养殖经。
向记者展示养的山羊。
卢德军时常说:“老了,还能干个啥?”可是,他每天都在勤奋地劳作着,早晨跑步、打拳,然后上山放羊,生活每天都在充实美好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