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8日讯(记者 朱琳 通讯员 刘璇)近日,浙商银行公布2024年度业绩,业务规模稳健增长,诸多亮点吸引外界关注。其中,全行总资产实现了进阶登高,三年新增1万亿,站稳3.3万亿新台阶。营收增速始终位于股份行前列。浙商银行董事长陆建强在致辞中表示,三年来浙商银行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提升政治站位,保持战略定力,心无旁骛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交出了一份靓丽答卷。
作为总行布局华南的“桥头堡”,浙商银行深圳分行(以下简称“深圳分行”)于今年4月8日迎来成立十五周年之际。十五载春华秋实,十五载砥砺奋进。深圳分行坚守“金融向善”初心,以创新为笔,以服务为墨,与特区发展同频共振,在南海之滨谱写出一篇金融高质量发展时代答卷。
2024年,深圳分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全面部署“党建提升年”工作,发挥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作用,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协同改革,锚定供应链金融、科创金融两大特色板块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以数字化为主线,以场景化为核心,持续擦亮供应链金融、科创金融、跨境金融、产业投行、园区金融、普惠金融“六张金名片”,强化构建以“金融顾问制度、临平综合金融服务示范区、浙银善标、善本信托、问责向善、员工行善”六大支柱为核心的实践体系。
供应链金融
产业转型升级激发新动能
深圳聚集了全国80%以上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总部,无论是模式创新还是融资规模均全国领先。近年来,深圳分行以场景金融为核心,持续打造浙商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品牌,以“供应链+”多创设应用场景,多落地创新业务,同时把握“核心企业授信+平台管控额度”两大方向,以深圳本土大型供应链企业、头部核心企业、大型平台运营企业等为核心客群,优化审批效率,整合各项资源,打通条线隔阂,体系化推动供应链金融余额200亿元的目标实现。与此同时,深圳分行结合深圳“20+8”产业政策,全面推进投贷联动业务,并根据投资项目标的所处阶段,配套相应的产品和授信政策,以供应链金融服务为抓手,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截至2025年3月末,深圳分行全量供应链金融业务余额202.9亿元,累计拓展授信客户985户,并通过供应链金融赋能,成功开启头部核心企业合作,突出以供应链为核心的差异化服务能力,同业渠道建设初具成效。
科技金融
人才银行浇灌科创雨林
当前,深圳正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身处全球产业科技创新前沿阵地的地理优势,深圳分行举旗“善本金融”,坚持将自身战略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依托总行全国首个以高层次人才为服务对象的“人才银行”品牌,推出“特色人才”服务场景,持续加大对人才参与创业的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以“全周期、全链条、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做人才科技型企业的陪伴者和助力者,从打猎式锦上添花走向陪伴式雪中送炭,全力服务高层次人才筑梦立业,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为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的服务体系,深圳分行实施专业化运营机制,深化落实“六专”科技金融的差异化体系:专营的组织架构、专业的人员队伍、专享的产品匹配需求、专属的风险政策、专项的经营政策、专门的信息系统。
在此基础上,深圳分行围绕“政府+创投”构建“4+N”金融顾问渠道共享生态圈,围绕人才创业、股权融资、订单融资、上市辅导等四大场景,实施专业化运营机制,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5年3月末,深圳分行累计服务科创企业超1200户;用信余额近150亿元,持续加强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支持实体企业发展,金融服务科技质效显著提升。
跨境金融
数字化产品构建新生态
近年来,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中资企业“出海”方兴未艾。顺应时代潮流,深圳分行将支持和服务出海企业作为重要使命,通过数字化技术的深度应用,整合优化结算、融资、汇兑等多元化金融产品,全面落地境内运费外汇支付便利化、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以及资本项目便利化等多项政策措施,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浙商交易宝”的5x24小时全场景全品类交易机制,为客户实现数字化场景下交易量超过100亿美元,帮助450余家企业实现汇率避险;“极速开证”业务将信用证开立时间从3天压缩至2小时,以国际业务服务企业660家;“跨境易收”支持当地货币收汇,加快了客户收汇速度,降低汇率风险等,2024年,深圳分行以供应链金融为支点,撬动跨境金融服务的全链条升级,依托数字化产品构建的跨境金融新生态,以“数字化风控+场景化产品+生态化服务”的三重革新,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助力企业在全球化布局中抢占先机,更以数字化与场景化创新,为大湾区产业链的全球化布局注入动能。2024年深圳分行实现国际结算量超260亿美元,架起高水平对外开放“金融之桥”,为企业全球化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普惠金融
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是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内在要求。2024年深圳分行全方位加强谋划布局,单列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在经营资源配置政策总体稳定基础上,继续实施 FTP 政策优惠,强化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取得较好成效。
以数字普惠为重要抓手,深圳分行通过“数易贷+数科贷”线上化小额信用贷款产品,将小微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的各类数据转变为金融信用,提供无抵押、线上化的普惠金融服务,发挥“善本金融”对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截至2024年12月末,分行普惠贷款余额159.59亿元,数字化、场景集群及园区业务稳步推进。
园区金融
助力打造智慧产业新高地
园区金融是深圳分行以客户为中心综合协同改革的样板工程,也是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深圳分行与各个园区携手合作,累计为超100家园区企业发放超6亿元贷款,通过深度合作与创新实践,成功破解园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以服务共联都市智谷园区为例,深圳分行创新性推出“银行+园区+企业”的批量合作模式,为共联都市智谷园区量身定制了专属融资方案,2025年当年度累计为深圳园区企业发放贷款超过1.9亿元。通过“园区贷”“数智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了综合一体化、便捷化的融资服务。为切实减轻小微企业负担,深圳分行举旗“善本金融”积极落实让利政策,对园区内小微企业实施差异化定价策略,大幅降低融资成本,为园区内多户小微企业节省利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陪伴小微企业共同度过现行经济周期。深圳分行为进一步加大对园区内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计划在未来两年内,为园区内小微企业提供超过5亿元的信贷支持,助力园区打造智慧产业新高地。
深耕实体
金融顾问织密综合服务网
“现金流断怎么续、高利陷阱如何避、反诈知识哪里学”深圳华丰工业园区集群金融顾问工作室的会客厅里,培训交流几乎每周都在上演。前来咨询的客户流量,成为深圳分行落实金融顾问工作室阶段性成效的有力证明。
2024年总行全面推广“临平模式——金融顾问工作室”工作。深圳分行高度重视,成立浙商银行系统内首家“善本金融”工作专班,并在深圳地区设立两家“金融顾问工作室”——深圳华丰工业园区集群金融顾问工作室、深圳龙岗区个协金融顾问工作室,通过“临平模式”创新实践,精准服务实体经济。
华丰工业园区集群金融顾问工作室聚焦园区生态,为头部工业园区管理方华丰集团提供专项授信,制定园区租金贷供应链业务专项授信,为园区企业定制“数易贷”及跨境电商综合方案;龙岗区个协金融顾问工作室以“乡贤贷”为纽带,联合协会触达2000余家会员,通过政策宣讲与产品下沉破解融资难题。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深圳分行将深化与当地政府及行业协会合作,积极围绕战略客户、中小企业、弱势群体以及有影响力的商会商圈,全力打造该行“临平模式——综合服务金融服务示范区”,为深圳地方金融发展贡献“浙银动能”。
人文浙银
做幸福生活的倡导者、践行者
深圳分行始终秉持“金融向善”初心,将科技效率与人文温度深度融合,深圳分行以“人文”关怀润泽金融生态,将善本理念融入多维实践——从举办2024届大学生轮岗交流专题座谈会,搭建青年人才成长通道,到赴梅州市大埔县红军小学开展新春慰问,以教育帮扶点亮乡村未来;从走进边防部队慰问交流,致敬守护者并探索军民融合服务场景,到新春慰问困难职工,持续传递“浙银温度”,筑牢内部凝聚力。这些行动不仅诠释了金融向善的力量,更以“人”为核心,串联起人才培养、社会责任、军民共建与员工关怀的生态链,为冷峻的金融规则注入温情底色,让善本金融成为驱动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从钱塘潮涌到鹏城激浪,浙商银行深圳分行十五载砥砺前行,始终以“善本”的初心践行金融使命,以“智慧”的经营驱动金融向实,以“人文”的关怀润泽金融生态。2025年,是深圳分行成立的 15 周年,也是分行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更是深圳分行“2025-2027三年发展规划”的开篇之年。与创新之城共生,与湾区生态共舞,深圳分行以善为本,善慧双修,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航程中行稳致远,在粤港澳大湾区金色航道上锚定浙银担当,续写“金融向善,价值向上”的金融新篇。来源:深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