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吧!佛系是什么意思?“佛系”一点也不容易。



按照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想要帮助孩子成长,就要给他一个跳着脚才能够到的高度,但是也允许他不用一直跳着够——因为很累。所以我们家的计划,向来都是一个大框架,具体执行方案,由孩子自己决定。因为“只要他想学,能学一点儿是一点儿”。(关于这句话,大家可以看我写的文章《不管成绩如何,能学一点是一点。》)


大多数家长都会在孩子学习的内容上下功夫,买练习册、做学习计划、找辅导老师等等。却忽略了学习的执行者是孩子,只要孩子不想学,一切都是空谈。


“佛系”这个词我想大多数人都听过,甚至很多人都曾经说过。但是大家扪心自问,说出这个词的人,是主动选择佛系的吗?佛系在他们嘴里,究竟是贬义还是褒义?经过我对家长的分析,主动还是被动选择佛系有个分界线,那就是娃上学前和上学后。


学前娃的家长,还是比较淡定的,毕竟这个年龄段孩子之间能比的,也就是艺体类的兴趣班,最狠也不过唐诗三百首和100以内的加减法。最主要的是此时并没有统一的参考标准,所以大家不会有被牵着鼻子走的压力。


学龄娃的家长,一开始大多是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的。毕竟面对一、二年级的小娃娃,让他们向东,大概率不会往西;让他们打狗,他们不敢撵鸡。再加上书本知识内容又少又简单,就算孩子在学校学不会,回家父母给孩子打个加时战,基本上就不会掉队。


那么变化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通常是小学三四年级。这里有两个原因:一、知识量增加,题型灵活多变;二、家长讲题目不专业,只能“就题论题”,给孩子讲了100道题,第101道还是不会做。很多家长从这个时候开始,放弃并自嘲:“要做个佛系家长,不然分分钟被娃气死。”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人之常情。所以,哪有不想鸡娃的家长?只有鸡不动被迫放弃的罢了。但是把“放弃”说成“佛系”,这是对“佛系”最大的误解。


我儿子现在六年级,我是在他一年级开学两个月的时候选择了“佛系”。这件事我在以前的文章里也说过很多次。当时有人怼我说:“你佛系去吧,我家孩子要上大学。”当时听到这个话的时候,我就浑身不舒服——因为她这么说,分明是在指责我“不负责任,耽误孩子的前途”。


可我从没想过放弃孩子啊!真是冤枉!


佛系的百度解释是:“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由此可见,佛系并不是放弃和摆烂,而是一种真正有利于健康的心理状态。但是大部分的情绪,都非常容易被外界所困扰。比如看到孩子考不好,就开始紧张、害怕,恐惧如潮水一般涌来,淹没我们之后,就开始波及到孩子。


所以想要斩断这种被外界困扰的链条,就得修炼自我。这大概就是“佛系”与“佛教”的联系吧!


在修炼的过程中,有一个很多人会踩的误区。那就是“忍”——“忍就是在心头插把刀”,可见对人伤害多大?而且靠忍下来的怒气,还是会冲破心防,最终决堤。


因此真正的佛系,是要把自己修炼的足够强大。这种修炼,也不是靠忍耐来解决问题,而是不断的吸取外界的信息,去思考、分析、理解、成长,最终得以蜕变。


所以那种拿孩子没办法,最后对孩子实行“眼不见为净”的方式,这不叫佛系,是摆烂。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一生的老师。家长传递给孩子的,永远不是书本知识,而是面对问题时的态度。


昨天带儿子背《学记》中的节选“教学相长”,和他解释这个词:“成长其实是相互的,教育者和受教者在一次教学活动中,都能够受益。”而且,唯有双方都受益的,才是最好的教育。


因此我们会发现,真正的好学校,学生会觉得老师特牛,老师也觉得学生特牛。在真正良好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和孩子也是互相成就的。当然,这种相互成就,并不是绝对的高分,而是最好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