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米长车硬闯景区山路:这不是挑战极限而是添堵

□冷晓峰(复旦大学)

据极目新闻报道,5月2日上午,在安徽宣城境内的网红公路“皖南川藏线”上,一辆近9米长的加长大林肯轿车驶入山道。因山路弯多路窄,该车转弯困难,致使道路拥堵数小时。不少网友指责车主“五一出来给大家添堵”。5月3日上午,泾县交警大队工作人员回应记者称,假日期间这段公路安排有交警进行引导和分流,9米长的车辆一般不会被准许上山,该车主应该是趁着很早的时候钻了空子。

2日上午,车主发布视频称:“十年前我挑战了318川藏线,今天开着9米长林肯挑战皖南川藏线,宣城的朋友们不要骂我,我上来了没有回头路。”试图用情怀为此次行为“包装”。然而,318川藏线的险峻与“皖南川藏线”的狭窄有着本质区别:前者是国道,虽然路途遥远艰险,但其部分路段相对开阔,设计标准能容纳多种车型,且具备一定承载大型车辆的能力;后者是景区山路,以曲折狭窄闻名。车主将两者相提并论,并以此作为“挑战”的理由,显得牵强附会,暴露出其对实际路况缺乏预判。

此外,由于长车车身长度增加,车辆的转弯半径随之增大,整体灵活性降低。转弯半径是指车辆转向时,外侧前轮所走轨迹的半径。长车在转弯时,需要更大的空间来完成转向动作,否则容易出现无法顺利转弯或车尾扫过路边障碍物的情况。车身越长越难转弯,这一点车主不可能不清楚。因此,车主声称“没有回头路”,看似无奈,实则是对自身车辆性能和道路状况风险评估不足的体现。

况且,事发正值“五一”假期,景区车流量大、人满为患。良好有序的旅游环境是游客体验的基础,任何个体行为若以牺牲他人便利为代价,都将损害整体旅游环境质量。如果所有自驾游客都像这位车主一样,不顾线路条件和他人感受,随意驾驶大型车辆进入狭窄景区道路,那么热门旅游线路必将陷入拥堵,游客的出行体验也将荡然无存。该车主的行为导致拥堵,直接损害了其他游客的体验。从交警大队的表态中不难推断,该车主“钻空子”的行为存在违反交通规则的嫌疑。

因此,无论从地点、时间、道德还是规则层面来看,车主的行为都是不合理、不可取的,不仅给其他游客和车辆“添堵”,也给当地管理部门增加了工作负担。

近年来,游客借“挑战”之名,行“添堵”甚至“破坏”之事的新闻屡见不鲜。2017年4月,在江西省三清山景区,张某明等3人为“挑战”攀爬巨蟒峰,用电钻在岩体上打孔,给景点造成不可修复的严重损毁;2020年5月,在四川康定,三名游客驾驶两辆越野车在一片有结冰带的钙华滩上快速行驶、转圈漂移炫技,钙华滩被碾轧出一道道轮胎印迹。当事人事后称“只是在测试越野车性能”。要知道,钙华滩的形成至少需要上万年,且其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一旦遭到破坏便难以恢复。

车主后续发布了道歉视频,这种敢于承认错误的态度值得肯定。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挑战极限”不是“挑战底线”,“勇闯”不是“乱闯”。事后道歉无法消除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挑战极限的勇气,应在专业赛道上释放;征服山路的冲动,需选择合适的时机。我们应当以此为戒,假期出游要遵守公共秩序,为愉快的旅游体验“添彩”,而不是“添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