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烟台高新区以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园区为目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大幅提升了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先后获得“国家海洋生物与医药知识产权产业集群试点”“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园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五块国字号招牌。2024年6月,烟台高新区又荣获山东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励(全省仅十席),知识产权区域创新生态建设迈入新阶段。
01提质增效强根基,专利筑基攀高峰
政策支撑强驱动。通过出台《烟台高新区知识产权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烟台高新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管理办法》《烟台高新区关于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规定》等政策,构建“资金扶持-质押融资-质量提升”政策体系,激励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专利生产提“质”“量”。瞄准区内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专利储备,加强对规模以上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跟踪指导,提高企业专利创造能力。2024年,全区新增授权发明专利380件,同比增长34.28%。全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另外,精准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引导专利权人主动撤回148件非正常专利申请,撤回率100%,确保了辖区专利申请质量。服务赋能促转化。建立重点企业“一对一”指导机制,组建专家服务团深入企业开展专利布局指导,累计培育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2家、市级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4家;斩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1项、山东省专利奖7项、烟台市专利奖10项、烟台市优质高价值专利7项。
02精耕转化强引擎,知产变现育动能
转移转化显成效。与烟台大学、济南大学、鲁东大学等高校加强合作,发布高校专利许可、转让信息3000余条。引导33家企业开展专利盘点工作,企业共接受高校院所专利转让许可63件次,同比增长173.91%。精心组织开展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认定工作,9件产品被认定为专利密集型产品,产值5.64亿。在全省率先开展数据知识产权试点,落地全省首张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梯队培育聚势能。推动知识产权强企建设,构建“国家-省-市-区”四级培育体系。累计培育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10家,省级优势示范企业10家、市级优势企业7家,区级优势企业16家。金融活水激活力。通过银企对接会、专题培训、上门服务等形式,帮助中小企业发挥知识产权金融属性,拓展融资渠道,切实提升融资便利度。2021-2024年累计完成专利质押160余件,实现质押金额10亿余元,争取省级扶持资金411.64万元。
03固本强基筑防线,护航创新守成果
体系筑基强保护。建成“行政+司法+仲裁”三体联动保护体系,集成设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快速维权工作站、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等三大实体平台,实现“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工作格局。深入挖掘违法行为线索,2024年办理商标、假冒专利案件5件,专利裁决案件1件。查办的“纸箱(祥云箱)”外观设计专利侵权案获评山东省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优秀案卷。跨域协同破壁垒。创新实施“双区联动”战略,与淄博高新区签订《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建立行政执法、案件协作、司法调解、信息共享等6项合作机制,推动传统监管方式向跨区域、全链条监管转变,堵塞监管漏洞,提高执法效能。涉外护航防风险。依托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展知识产权防控体系建设,构建“监测预警-专业培训-实战指导”全链条防控体系,引入专业律所为泓普泰克提供精准服务,帮助其提升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能力。成功指导山东绿叶制药应对知识产权海外纠纷。
04创新突破塑体系,公共服务开新局
平台集成优服务。创新打造全国首个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政府主导+专业运营”全链条公益服务体系,精准破解中小企业“四缺困境”(缺素质、缺资金、缺人才、缺管理)。平台集成托管、检索评估、质押登记等16项免费服务,累计托管企业40家,指导15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辅助完成专利申请210件,服务模式获《经济日报》专题报道。体系完善强支撑。山东(烟台)中日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备案省市两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新培育和引进3家专利代理机构,全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达到30余家,组织高价值专利挖掘、知识产权创新管理标准ISO56005等专题培训活动10余场次。专业引领促跃升。深化“政企研”协同机制,通过“齐鲁攀登行”活动引入河南审协专家团队,为东方蓝天钛金等企业提供“一对一”技术诊断,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建立专利预审绿色通道,指导100余家企业通过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预审备案,专利申请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
通讯员:刘春蕾
责任编辑:王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