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季建荣 王嘉楠
近日,有网友向潮新闻爆料称,位于温岭市松门镇苍山门塘的海产品加工园区长期存在私搭乱建现象,当地虽然经过几轮整治,但也只是拆除了一小部分违章建筑,大量夹层、违建依然没有整治到位。
4月初,潮新闻记者经过现场走访发现,该园区私自违规搭建现象十分普遍。甚至,截至记者实地采访时,部分违规搭建的二层房间内依然存在住人、烧饭等现象。当地有关部门对此回应称:2023年已经开始整治,但彻底整治到位依然需要较长时间。
航拍温岭市松门镇苍山门塘的海产品加工园区。潮新闻记者 王嘉楠 摄
加工户在车间内部私自用砖块水泥违规搭建二层建筑。潮新闻记者 王嘉楠 摄
海鲜加工园区私自违规搭建现象普遍
应拆未拆,夜晚依然有人居住
苍山门塘海产品加工园区位于松门镇南面4.5公里左右,建于2017年。园区共有12幢100余间钢架结构加工车间,主要从事鱼鲞晒制等海产品加工生产。每个车间内部基本配备了冷库和烘干设备。
记者注意到,在这些加工车间里,不少都搭建了二层简易楼房、架空层或阁楼,这些二层建筑有的是砖混结构、有的则是简易板房,大部分墙面都被写上了红色的“拆”字。
走进部分二层建筑,可以看到,有的房间被当做厨房,各类厨具和调料等摆满了案板;有的则被当做杂物间;此外,大部分房间空置,内部只摆放了少量的家具或其他生活用品。
应拆而未拆的二层简易板房。潮新闻记者 王嘉楠 摄
园区一些加工户向潮新闻记者证实,100余间车间内的二层建筑均是各个加工户私自搭建,并没有审批。“之前是住人的,后来政府部门来检查说不让住,我们就搬掉了,现在一直空着。”一位加工户如是说。
记者在一处写着“拆”字的简易板房墙上也看到,松门镇人民政府于2023年11月28日就已经发布《公告》,要求存在非法建筑的加工户限期自行搬离和拆除,否则将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强制搬迁及拆除。
设在二楼建筑内的厨房。潮新闻记者 王嘉楠 摄
投诉网友也向记者介绍,这些位于车间内的二层建筑,此前大多用来当做员工的生活用房或宿舍,有小部分被用于办公和堆放杂物,“这几年已经整治了好几次,但大部分都没有拆掉,只是清理了房间里面的物品,等到风声过去后,他们(员工)又悄悄地住进来了。”
记者在走访当晚蹲守发现,该园区部分车间二楼房间内确实依然有人居住,个别较为警觉的员工发现记者蹲守后,立马熄灭了房间内的灯光。
整治一年多但问题依旧存在
当地称彻底整治仍需一定时间
现场采访的次日,潮新闻记者就苍山门塘海产品加工园区违规私搭乱建等问题联系了属地镇政府等有关部门。
松门镇副镇长潘霄雨介绍,针对该园区内的违规搭建现象,松门镇从2023年已经开始整治并持续推进,并对住人等现象进行了几轮巡查、清理,“此前对各车间外面大部分的违章进行拆除,同时对车间内部安全隐患突出的私搭乱建进行了拆除;(二层建筑内住人)之前我们已经全面清理过,把他们东西都搬走了,但说实话,他们这个违法成本比较低,比如一个床垫我们给他拖走了,他买回来也很便宜的,几百块钱。”
二楼建筑当作员工宿舍,门口晾晒衣物。潮新闻记者 王嘉楠 摄
潮新闻记者采访当天,当地组织人员劝阻人员撤离并清空生活物品。受访者供图
那么,园区内大部分私搭乱建的建筑为何至今没有拆除呢?
“考虑到加工户的生产和这个行业的特殊性,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允许他(加工户)过渡(使用)一下。私自住回去肯定不合适、不允许的,接下来会开展不定期随机抽查。”潘霄雨表示,针对记者指出依然有部分员工在夹层、阁楼中住宿的情况,会立即组织人员对员工进行劝离,并搬离相应生活用品,同时组织人员加强巡查,坚决杜绝此类现象再次发生。
“接下来我们会对私自搭建的建筑物进行悉数整改、拆除,与此同时,考虑到加工户的生产实际,我们给每户提供了(面积)15平方米看护房的申请和审批,用于他们平时生产需要。”潘霄雨坦言,力争在2025年年底前,彻底完成苍山门塘海产品加工园区内违规搭建的夹层、阁楼整治。
潮新闻记者将继续关注事件后续进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