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少儿超重肥胖率超34% 但真正意识到的不多

上海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已超34%

真正意识到“肥胖是一种疾病”并就诊的患儿不多,医学专家呼吁及早干预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在记者会上专门用7分钟谈体重管理,并表示国家有关部门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2024年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上海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呈上升趋势,超重和肥胖比例已超过四成。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超过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呈上升趋势。

记者了解到,上海多家医疗机构已开设内分泌、减重等相关门诊。尽管儿童超重肥胖率持续增加,但真正意识到“肥胖是一种疾病”并前去就诊的患儿家庭寥寥。医学专家呼吁,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不容小觑,家长应高度重视、及早干预。

没觉得“胖乎乎”有问题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裴舟副主任医师说,科室曾接诊过这样一个病例,13岁女孩可可(化名)因发现脖子黑前往就诊,经检查发现已达到重度肥胖程度,合并2型糖尿病、脂肪肝、高尿酸血症。她爸爸妈妈一下子蒙了,“我们就是觉得她的脖子怎么洗都洗不干净,万万没想到已到了糖尿病的程度”。当医生问家长:“之前没觉得孩子过于肥胖吗?”得到的回答是“孩子一直胖乎乎的,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此类情况,在儿童内分泌代谢科诊室并不少见。专家直言,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的体重已超标,有些觉得孩子胖一点很可爱,有的虽然发现孩子体重超标,但并不知道具体超出多少,还有的觉得孩子虽然肥胖,但没有合并肥胖相关并发症,未引起重视。

无独有偶,10岁的小明(化名)身高140厘米,体重有60公斤。“远超同龄儿童,已经属于肥胖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沈健接诊时了解到,小明同大多数肥胖儿童一样,平时爱吃零食、甜食,尤其喜欢油炸食品和碳酸饮料,运动量又小。这种不良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肥胖的最主要原因。

为何儿童青少年肥胖不能大意?复旦儿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罗飞宏表示,儿童青少年肥胖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增加儿童各系统疾病(如性早熟、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的发病风险,部分肥胖患儿由于外观形体不佳,会产生强烈的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对心理的影响可能持续到成年,家长需要重视并积极干预。

岳阳医院副院长姚政则介绍,从中医角度来解释,儿童青少年肥胖是由膏脂积聚体内所致,与痰湿淤滞密切相关,而膏脂来源于津液,与饮食和脾胃运化密切相关。小儿“脾常不足”,如运化功能失调,水液停聚于体内,日久凝聚成痰湿,聚而为膏脂,从而形成肥胖。

值得一提的是,儿童青少年肥胖的诊断标准与成人不一样。裴舟解释,成人主要依靠BMI(体重指数)来判断超重,但儿童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诊断标准不一致。此外,儿童期肥胖产生主要是脂肪细胞数量增多,而成人期主要是脂肪细胞体积增大。儿童期肥胖会延续至成年期,调查研究发现,6至7岁肥胖儿童成年肥胖率为50%,10至19岁青春期肥胖人群中70%至80%可发展为成年肥胖,并增加患肥胖相关疾病的风险。

干预并非单纯控制饮食

尽管儿童青少年肥胖发生率持续增加,但以儿科内分泌代谢科诊疗数据来看,真正因肥胖就诊的不足10%,远低于34%的发病率。为何当下“小胖墩”就诊率不高?

裴舟分析认为,首先,家长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的认知仍有所欠缺,部分家庭缺乏科学喂养知识,过度依赖外卖或零食。亟须加强科普宣传,提升全社会对肥胖的认知,包括肥胖的诊断、危害和防控措施,从源头上减少肥胖的发生。其次,儿童青少年肥胖症适用的药物匮乏。专家明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多种儿童减肥药(包括奥利司他、利拉鲁肽、芬特明-托吡酯、司美格鲁肽等),但目前国内没有任何药物被批准用于儿童肥胖症,干预手段相对单一。最后,学生学习压力大,导致睡眠不足、缺乏体育运动、久坐时间长,也进一步加剧了肥胖风险。

儿童青少年肥胖干预起来并不简单。罗飞宏告诉记者,儿童和成人的减重原则不一样。由于儿童青少年仍处在生长发育期,减重需要减少体脂,但不能影响身体健康和正常的生长发育,因此不能通过单纯节食来控制体重,治疗需要更为精细讲究。

在复旦儿科医院,针对可可的情况,营养师为她制定了饮食计划,内分泌代谢科用药调整血糖,中医科采用中医外治的方法协助减重。可可的家长非常配合,妈妈每周出一张菜单,严格按照营养师要求搭配营养餐,营养丰富又不重样,同时热卡也得到明确限制;爸爸每天带着孩子运动。经过一年时间,可可体重下降了20公斤,已脱离肥胖范围,血糖在不用药情况下也达到正常范围。“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减肥案例。”罗飞宏评价。

小明接受的则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岳阳医院体重管理中心儿科团队凝练升华“先天、后天同调”,推陈出新“病证结合—内外同治—身心同调”的新模式,首创“四位一体”疗法,即中药口服+外治+饮食运动调护+心理疏导,应用于儿童青少年肥胖等各类生长发育疾病,最终取得了良好疗效。“儿子瘦了10斤,体质明显好了,精力更加充沛,运动能力也显著提高。”小明妈妈说。

肥胖儿童青少年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寻求医疗机构帮助?裴舟说,家长不能讳疾忌医,要正视肥胖问题,不能拖到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才来院就诊。也不能将体重管理门诊当作“减肥速成班”,体重控制是一个漫长过程,需要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是减重的核心,需要严格的自律,其他医疗手段都是辅助,不要妄想一两次就诊就能迅速减重。一般来说,遇到以下情况就需要就诊——体重指数(BMI)超标,达到肥胖或超重标准;短期内体重增加明显;出现颈部、腋下等部位黑棘皮,腹部皮肤紫纹;伴有多饮多尿、睡眠打鼾等症状。

预防肥胖提前至胚胎期

肥胖的低龄化,促使更多专家探索肥胖干预的最佳时间节点。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近期门诊接诊了4岁小男孩,男孩外形明显肥胖,抽血化验结果显示,已有低密度胆固醇超标的指征。儿中心临床营养科主管营养师刘云曼直言,孩子3岁前糖脂代谢异常、学龄期儿童餐后胰岛素升高、脂肪肝、高血压……这些听起来匪夷所思的“中老年慢病”在儿科门诊屡见不鲜。

“近年来不少学界观点认为,健康管理的起始时间应提前至胚胎时期,肥胖干预也不例外。”刘云曼告诉记者,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高危因素还包括父母肥胖、孕期体重增长过快过多、妊娠糖尿病、胎儿宫内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婴儿期过度喂养等。“出生时体重超过4千克就属于巨大儿,面临肥胖的高危风险;学龄期如果BMI超过20,基本可判断为肥胖。如果家长没有做好持续的身高、体重监测,超重肥胖可能在生长的关键期对健康形成危害。”

到底哪个节点干预肥胖最有效?专家介绍,胎儿期、婴儿期、脂肪重聚期(5至7岁)和青春期是生长发育全过程中脂肪发育最活跃、脂肪细胞增殖最快的阶段,也是容易发生肥胖的生理敏感期,上述几个节点均是预防肥胖的关键窗口。已有研究显示,6月龄前脂肪量百分比快速增加,可能导致婴儿在2岁时肥胖风险增加。

“宝爸宝妈在备孕和孕期就需要关注孕前和产检报告。”刘云曼说,“长期(1至2年)接受专业人员面对面的健康咨询,建议保持每月一次,这是应对生命早期1000天肥胖高危婴儿的关键策略。”在她看来,备孕和孕期,宝爸宝妈都需要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均衡膳食,减少深加工食品摄入;哺乳期和辅食添加阶段,优先纯母乳喂养,辅食分阶段添加喂养,切忌过量喂养。

社区医院也开减重门诊

随着减重话题热度持续升高,儿童青少年肥胖应引起充分关注。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的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约20%公立医院设立减重中心/门诊,其中75%为减重门诊,18%为隶属于某科室下的减重中心,7%为独立运营的肥胖诊疗中心/科室。

在上海,多家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相继开设减重相关门诊。以闵行区为例,华漕、虹桥、古美、梅陇等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开设减重门诊。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赵睿男说:“社区开设减重门诊旨在告诉居民,要将体重管理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健康习惯。做到科学饮食,控制热量摄入,减少食用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坚持运动,增加能量消耗,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出现健康问题,应尽快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制定科学合理的减重方案。”

减重门诊除了现有干预治疗手段,还可以拓展哪些范围?记者查阅发现,肥胖率高达40%的美国,减重门诊出现时间更早,服务也更多元。这其中包括营养补充剂与药物提供(补充维生素等)、医疗设备与疗程套餐(冷冻减脂等)、预防性护理与高频服务(个性化营养方案、体重咨询等),甚至因患者有一定重合度,将美容与健康产品等也纳入其中。医疗保险政策相应给予支持,如根据《平价医疗法案》,肥胖筛查和基础咨询可由医保支付,全美23个州要求保险公司覆盖减肥手术费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手术量的增长。

上海也有类似探索。就在不久前,徐汇区康健新村街道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启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中心基于区卫健委、区医保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方深度合作,旨在探索医疗机构与运动场所之间的康复医疗相互转接,推动“体医融合”走实走深。值得一提的是,中心开辟青少年体适能运动区,引入专业团队帮助青少年正确运动、健康成长。

减重也要避免许多认知误区。岳阳医院营养科主任马莉表示,如今网上饮食减肥方法层出不穷,但许多都存在误区,如不吃晚饭或不吃主食、依赖单一食物,只吃低脂、无糖食品以及极低热量饮食等。这些方法可能非但起不到减重目的,甚至危害人体健康。她举例,不吃晚饭看似能减少热量摄入,但可能导致夜间血糖水平下降,引发强烈饥饿感,诱发暴饮暴食。长此以往会降低基础代谢率,使身体进入“节能模式”,反而增加减重难度。至于完全戒掉主食,则会让身体“断电”,导致疲劳、情绪低落,甚至消耗肌肉,降低代谢,反而更难瘦下去。减重其实没有秘籍,只有采取科学方法,减重效果才会持久。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顾泳 黄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