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十佳法官”向杉杉:一颗初心 映照法治之路

全市“十佳法官”向杉杉:一颗初心 映照法治之路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明珠 通讯员 周纯华

身穿法袍的向杉杉

初心,界定着她前进的轨迹。

初心,支撑着她追梦的航程。

她,内敛坚守,在法官之路上自我升华;她,情理兼融,为群众化解纠纷;她,辨法析理,让群众感受公平正义。

12年前,她怀揣着守护公平正义的法律信仰和成为一名法官的职业理想考取了怀化中院。初心不忘,奋斗不止。

10多年来,她多次评优评先,先后获得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

她就是全市法院“十佳法官”、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二级法官向杉杉。

学无止境,不断精进业务能力

一本本厚厚的卷宗,一摞摞法学书籍挤满了向杉杉的办公桌。和记者聊天时,她从那堆案牍后面不停地探出头来,才能更清楚地看到她的神情。

“法学理论是基础,只有功底扎实才能把案子办得扎实。”向杉杉笑着对记者说,即使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仍然保持着每日学习的良好习惯,时刻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法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司法实践之中。

时间拨回2013年。刚到怀化中院的向杉杉被安排到刑二庭任助理审判员,主要办理职务犯罪、经济犯罪类案件。这对于一直从事企业并购等非诉业务的她来说,是一个崭新且陌生的领域。最令人头疼的是,她的研究生专业方向并非刑法,一切要从零开始。

“刚来的时候确实压力很大,但人只有遇到困难才会前进。”想起当初,向杉杉这样说。

畏难两字,从来不会出现在她的字典里。她走到哪里就揣着一个笔记本记到哪里,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赶快请教前辈或同事,并掏出笔记本记下。她对自己的要求是,同样的问题不能问两遍,同样的错误不能犯两次。

向杉杉开始阅读大量刑事审判理论资料,不断研习判例和裁判文书,丰富知识储备。面对拿不准吃不透的法律问题,她总是先仔细钻研相关法条,再带着问题请教前辈。每办完一个案子,她会重新总结反思,将心得梳理出来,时时翻看提升自己。一步步走下来,向杉杉逐步把弱项变成了强项,在审判过程中更加专业精进、谨慎对待。

苦心人,天不负。2023年,向杉杉在湖南省第二届审判业务(刑事审判)技能竞赛中取得全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2019年以来,她办理刑事等各类案件超400件,无一延长审限,均实现快审快结。所办案件无一件错案、无一人上访,无一件被发回改判。此外,在负责某专项审判行动期间,参与组织全市292件案件的全面评查,对辖区内近400件专项案件量刑平衡和把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法官的奉献精神。

抽丝剥茧,反复审查每份证据

“审理案件就是要拉直案件中的每一个问号,再想办法赋予它一个完美的句号。”向杉杉如是说。

2023年,她办理了一起涉毒一审案件。案件中被告人通过电话约购毒品500克用于贩卖,但是他反侦查意识强,在取得毒品后发觉有警察跟踪的迹象,便驱车至河边将毒品一撒而尽,并弃车逃跑。所以当该案件呈现到向杉杉面前时,是无毒品、零口供、客观证据极少的状况。

“被告人始终否认购买毒品。”

“客观证据单薄,尤其是直接证据少。”

“涉案电话卡登记在被告人家属名下,被告人否认使用。”

……

经过仔细审查案卷,向杉杉发现虽然被告人到案后一直作无罪辩解,但其上线有多次稳定供述,且所供贩毒过程自然合理,符合生活常识和逻辑。向杉杉以此为突破口,结合行车记录、通话详单、声纹鉴定、证人证言等证据对毒品约购过程、藏毒地点、交易方式抽丝剥茧、反复推敲,最终围绕上线口供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锁链,厘清了事实真相。

“对于社会危害性大的毒品犯罪打击绝不手软。”向杉杉介绍,考虑到该案被告人是累犯,且涉案毒品数量特别巨大,最终判处被告人无期徒刑。

法官办案如同高空走钢丝,不能有一点点的闪失,必须把每个案子都办得实实在在,每条线索都查得清清楚楚。这是向杉杉的坚持。

如今,向杉杉审理案件游刃有余,但她仍慎终如始,认真推敲每一条线索,坚决不放过每一处细节,在刑事审判岗位上书写着无愧于法、无愧于民、无愧于己的责任担当。

宽严相济,全力做到案结事了

2023年,向杉杉办理了一起故意伤害案二审案件。两位卖菜的摊主因争抢客源引发冲突,造成被害人轻伤二级的后果。一审判决被告人有期徒刑六个月,并承担相应附带民事赔偿责任。

“被告人在一审时否认犯罪事实、拒不赔偿。多名证人反映受到被告人威胁并向法院书面申请不公开证人信息。一审判决后,被告人提出上诉,请求改判其无罪。被害人则认为被告人毫无悔改之心,态度恶劣,要求法院严惩。”向杉杉陷入沉思,她表示虽然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对于因邻里纠纷引发的轻型犯罪,如果单纯就案判案不利于彻底化解矛盾,稳定社会关系。

基于此,她释法说理,向被告人说明其犯罪事实,对上诉理由逐条说明,对法律规定逐一解释,最终被告人主动提出愿意对被害人进行赔偿并认罪、悔罪。“当时被告人痛哭流涕,由于不懂法,他也没想到只是吵架就闹成这样。”

为了和平解决矛盾,实现案结事了,向杉杉进一步从矛盾化解角度耐心做被害人的工作,被害人表示愿意接受调解。

“当场赔偿并出具书面道歉书。”向杉杉告诉记者,考虑到赔偿到位,并且被告人态度良好、认罪诚恳,被害人予以谅解。此外,被告人户籍所在地司法局对被告人作出的社区矫正评估意见认为,被告人对所居住地社区影响较小,符合社区矫正条件。

“在二审庭审过程中,被告人当庭自愿认罪认罚并请求法院对其免予刑事处罚。并且检察机关也认为被告人符合认罪认罚从宽条件,但建议法院严格把握从宽处理幅度。”在综合多方意见下,向杉杉表示,被告人犯罪情节较轻、主观恶性较小,主动赔偿并取得被害人谅解、自愿认罪认罚,可以依法从宽处理。但考虑到被告人案发后的态度及一贯表现,不宜对其免予刑事处罚。最终二审改判被告人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向杉杉告诉记者,这个案件的判处,一方面让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得以化解,让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得以修复;另一方面也让被告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被告人由此产生了悔过之意、畏惧之心,对双方来说都是比较好的结果。这也是在审判实践中严格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做到治罪与治理相结合、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体现。

“刑事法官审的不仅仅是案子,更是别人的人生。法官能做的,就是不枉不纵,不偏不倚,让每一个案子都能案结事了,让所有人都能得到公平正义的对待。”向杉杉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