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戏是什么(“五音戏”到底是个啥戏?)

五音戏《王小赶脚》

五音戏是淄博的地方戏,全国独有的地方剧种,它以唱腔优美动听、语言生动风趣、表演朴实细腻而著称,原名肘鼓子戏。1935年,五音戏表演艺术家邓洪山(艺名鲜樱桃)先生到上海百代公司灌制唱片时,百代公司在他的唱片上著有“五音泰斗”四个字,并以此四字赠送锦旗1面,五音戏便由此定名。2006年,五音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淄博市五音戏剧院成立于1956年,是有“天下第一团”之称的独剧种独剧团,著名五音戏表演艺术家邓洪山先生是第一任团长。

邓洪山与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在一起

五音戏属“肘鼓子”声腔系统。“肘鼓子”又叫“周姑子”,兴起之后,由于它腔调优美,唱词浅显易懂,剧目占用演员少,一时间村村都有“肘鼓子”戏,人人都会哼几句,曾现过“村各一腔,人各一调”的盛况。由于受方言和环境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传承和延续中,“肘鼓子”戏逐渐形成了东、西、北三路。其中,潍坊、青州、临朐一带为东路,章丘、邹平、淄博一带为西路,惠民、滨州、博兴、广饶一带为北路。后来,由于人才匮乏,加之贫困和战乱的影响,东路和北路“肘鼓子”或逐渐并入西路,或逐渐消亡,目前基本上已经销声匿迹。现在的五音戏,就是唯一存活下来的西路“肘鼓子”。淄博市五音戏剧院是目前这个珍稀剧种的全国唯一的专业表演院团。

1935年上海百代公司为邓洪山灌制首张唱片,内容:五音鲜樱桃《王小赶脚》

据考证,至二十世纪初,“肘鼓子”的传承至少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由此可以确认,最晚明末清初,五音戏的前身“肘鼓子”已经诞生并开始传承。“肘鼓子”由最早的“秧歌腔”逐渐演变而成。如此说来,五音戏从起源演变至今,大体上经历了“秧歌腔”——“肘鼓子”——“五音戏”三个阶段,而其最早的源头就是广为流传的“秧歌腔”,距今已400余年。

五音戏《云翠仙》剧照